|
其实在经济最辉煌的年代里,大学生就业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很容易,他们中的至少半数/或者更多,都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临近毕业时看着其它他同学陆续找到了工作,自己还没落实单位会非常着急。根本不用学校或父母来催促你,自己会想各种办法,各种途径去找工作,有着一种强大的内驱力。毕业在家啃老在当时是一件极其羞耻的事,是会被其它同学看不起的。现在有些声音,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学历不高,要去读研读博?要保住应届生身份,考公考编有优势,不要去工作,不要加社保,只要在家安心刷题,一年接着一年考?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专业不对口,钱少的不要干,父母给予最大支持?现在的父母实在太包容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逐渐在各类杂音中成为‘’心态佛系,思想躺平,行动”的青年。就业形势固然有多重内外部原因造成,但自身的原因占有极大比重,相比20年前的大学生,你是否更积极?你是否更阳光?你是否更进取?你是否更努力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