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查看: 45019|回复: 1

野史:朱元璋宴请众臣,刘伯温看到2道菜,对徐达说:我们要死了

[复制链接]

13

主题

131

回帖

30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01
发表于 2023-4-25 14:12: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洪武大帝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登顶完美印证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做过农民,做过和尚,做过大头兵,他没有读过书,却凭借着非凡的帝王之术聚拢了一批文臣武将在身边。
然而自古伴君如伴虎,打天下时的朱元璋和部下们称兄道弟、同甘共苦,一旦君临天下便没了兄弟情份,满是猜疑之心。
开国的元勋他杀了不下30人,受到牵连的又何止万人,据说当时的官员每日上朝前都要和家人道别,因为他们不知这一去是否还能回来。

即便是像刘伯温、徐达这样的核心级功臣也难免遭到猜忌,比如在一次宫廷宴会上,看到席间上的两道菜,刘伯温当时就皱起了眉头,他对一旁的徐达说:“我们必死无疑”,弄得徐达满心狐疑。
那到底朱元璋的鸿门宴上了哪两道菜,他为何要对这些开国功臣痛下杀手,刘伯温和徐达后来的命运又如何呢?
惩治贪官污吏

其实在开国之初,朱元璋对这些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兄弟们还是给予了很高的恩典的,刘伯温封诚意伯,徐达封卫国公,李善长封韩国公…
几乎所有的元勋全都加官进爵,但以刘伯温的功劳只获封了伯爵似乎轻了一点。

但刘伯温对此全然并不在乎,他知道这些功勋爵位都是身外之物,即便是有了铁卷丹书又真的能保一生无虞吗?
刘伯温对于这一点的确看的很远、很透彻,有人曾把刘伯温比作开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他不仅在运筹帷幄这一方面丝毫不逊色,而且在低调处事这一方面也颇为相似。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拥有刘伯温的智慧,这帮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弟兄,特别是淮西勋贵们一朝得势便都忘了本了,仗着有功在身便开始做起了贪墨腐化、卖官鬻爵的勾当,对此朱元璋看在眼里,深恶痛绝。
例如洪武四大案中的“空印案”和“郭桓案”都是原自主管官员的官场舞弊和监守自盗。

“空印案”为了节省时间,把空白的文书提前盖好印章之后再填写内容数字,这样一来确实提高了办事效率,但也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
“郭桓案”的发生在“空印案”之后不久,当时在户部任侍郎的郭桓勾结其他官员,共同贪污、挪用朝廷赋税精粮合计两千四百万石。
事发后朝野皆惊,此案几乎牵扯了全国所有的布政司,以及六部大小官员数万人。
这两大案件也促进了中国历史上的两大重要改革,“空印案”后朱元璋下旨把所有文书上涉及数字的全由原来了“一、二…十”改成了大写的“壹、贰…拾”从而一直延续至今;“郭桓案”则催生了著名的特务机构“锦衣卫”的出现。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于惩办贪官污吏的决心是非常大的,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对百姓子民的死活非常关心,却对官员特别是贪官污吏的死活毫不在乎,他曾说过:“我没能耐呀,整治这帮贪官污吏们已经黔驴技穷了”。
由此可见,对贪污腐化的零容忍是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们大开杀戒的原因之一。
因此获罪被杀的就有朱亮祖、郭桓、李彧等人,各级官员超过十万,“郭桓案后还能站在朝堂之上的文武官员仅仅只剩一半了。
后来朱元璋又先后颁布了《大郜》、《醒贪简要录》,修订了《大明律》等多个法令,勉强刹住了这股贪墨的歪风。

但明朝官吏的薪俸是比较少的,客观上也是造成明朝官员恶习不改的重要原因。
加强皇权统治

官员们的腐化堕落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淮西权贵们的持续做大也让朱元璋感受到了威胁,特别是宰相胡惟庸的专权则更是让朱元璋痛下杀手,于是就有了发生在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
胡惟庸是朱元璋的同乡,他和李善长同为淮西勋贵文臣中的领袖,从洪武六年开始担任宰相开始到胡党案发,七年间他排除异己、独断专行,小到普通官吏的任免,大到生杀予夺胡惟庸均是先斩后奏,这导致了朱元璋的极大不满。

朱元璋当年曾向刘伯温征询意见,问胡惟庸能否胜任宰相一职,为人正直的刘伯温当即表态说:“宰相就像拉车的马一样,而胡惟庸是会把车搞翻的”,也正是因为刘伯温的这番肺腑之言,惹来了胡惟庸的记恨。
后来胡惟庸便在朱元璋面前攻击刘伯温,刘伯温无奈只好去南京向朱元璋请罪,弄得他也不敢告老还乡了,没过多久就病了。
胡惟庸得知便派了医生前去看望,给刘伯温开了药方,谁知刘伯温吃过药后病情就越发严重,最后死掉了。
当然这也是 “胡惟庸案”的一大罪证,但是否是胡惟庸所为,还是朱元璋授意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引发“胡案”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斗争,胡惟庸久在中枢,位高权重,已经让身为皇帝的朱元璋深感大权旁落了。
特别是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这些已经获罪的功臣们依然和胡惟庸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军事将领和当朝宰相搅合在一起,大有结党营私之嫌,这让朱元璋更加的提高了警惕,于是他决定要尽早的消除隐患。
后来汪广洋犯事被赐死,由于汪广洋是胡惟庸推荐的,于是胡惟庸如坐针毡,决定铤而走险。
案发这一年的正月,他觐见朱元璋,说在自己的府中的井里冒出了酒,此乃祥瑞之兆,特请朱元璋前去观看。

朱元璋并未多想就欣然前往了,刚刚走到西华门的时候,有个内侍突然拦住了仪仗,伸手拉住了缰绳,但脸憋的通红想说话却说不出来。
朱元璋大怒,吩咐侍卫乱棍打死,可是这个内侍的右臂都被打折了,却还用尚能抬起的胳膊指向胡惟庸府邸的方向。
此时朱元璋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即刻传谕返驾登城,当他登上城楼向胡惟庸府邸里一看便倒吸一口凉气,但见其府里刀枪林立,饶有兵气,才知险些进了鬼门关,于是命令御林军立刻前往抓捕胡惟庸。
事后朱元璋亲自审讯了胡惟庸,胡惟庸自是有口难辨,于是被判处了磔刑。

其同党陈宁、涂节等均被赐死,这还没有完,因胡惟庸一案牵扯被杀的前前后后不下3万余人,即使过了10年,韩国公李善长还是因“胡案”被牵连处死。
当然这样的一场腥风血雨疑点重重,后来也被很多历史学家认定为冤案。
造成胡惟庸被处死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的权力过于大了,威胁到朱元璋的皇权,胡惟庸被杀以后,朱元璋就裁撤掉了中书省,中国也再没有出现过真正的宰相。
披荆斩棘

与“胡惟庸案”齐名的“蓝玉案”则是朱元璋对武将展开屠杀的代表作,而他的真正目的在于,要为自己的接班人把前路的荆棘打扫干净。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又是马皇后所生,所以深受朱元璋的喜爱,洪武元年被立正式为太子,朱标宅心仁厚、学富五车丝毫没有朱元璋刚猛的风范,在诸王以及大臣们中间有着极好的口碑。
但朱元璋却担心自己百年之后,性格孱弱的朱标压不住手底下这些勇武的功臣,有一次朱元璋把一根满是刺的荆条交给朱标去拿,朱标立时面露难色说到:“这上面满是荆刺,儿臣无从下手啊”。
话音刚落,朱元璋就把荆条上面的刺全都撸了下去,看着朱元璋鲜血淋漓的手,朱标惊慌失措的跪了下去大喊父皇。

朱元璋却面不改色的说到:“你性格太软弱,以后如何服众,趁父皇还在先替你披荆斩棘了吧”,说罢把没有了刺的荆条递给了朱标。
朱元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满朝的权贵稍有不合他意的就或杀或发,如今朝中能够算上擎天玉柱的已经不多了,蓝玉算一个。
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早年效力于常遇春帐下,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洪武二十年,蓝玉统帅精兵十五万北伐蒙古,在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大败北元主脱古思贴木尔而获封凉国公。

自从常遇春、徐达死后,蓝玉就成为了大明帝国不二的大将军,凡统兵御敌者非蓝玉莫属。
其统兵多年,在军中威望很高,渐渐就居功自傲了起来,他骄傲自满,蓄庄奴假子数千人,乘势横爆,军中将校的升迁贬黜全都在蓝玉一人。
这让朱元璋非常不满,为此他曾多次斥责蓝玉,但蓝玉仗着盖世功勋竟不加收敛,他擅自把被俘的元妃据为己有。
夜里过喜峰关,由于守关官兵未能及时开关,他一怒之下竟砸毁城门、破关而入。

西征返回后被封太子太傅,由于不满排在傅友德、冯胜之后大发牢骚,他曾对外说:“难道我不够资格封太师吗”。
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悦,从此凡是蓝玉提请的奏章大多不准,这让蓝玉非常郁闷。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说他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等人打算在朱元璋出去籍田的时候起事,朱元璋便以谋反的罪名将蓝玉抓捕下狱,结果被剥皮实草,以儆效尤。
“蓝玉案”牵扯官员众多,连坐被诛者达一万五千余人,蓝玉被抄家、诛灭三族,一公爵、十三个侯爵、两个伯爵被牵连。

至此“元功宿将,相继尽矣”,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们也被屠戮殆尽。
正是由于朱元璋的过度杀戮,让本该留给朱标的武人集团灰飞烟灭,不想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后来的建文帝在面对燕王朱棣的“清君侧”时无人可用。
朱元璋留下的没有刺的荆条变成了一根烧火棍,百无一用。
火烧庆功楼

由此我们看到,朱元璋之所以要对这些开国功臣下手,原因不外乎三点:反腐、夺权、铺路,但下手过于刚猛了,以至于防住了贼人却没能防住内鬼,但在当时,朱元璋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儿子会造反。

而时间再回到那个不寻常的夜晚,当刘伯温等人接到朱元璋的请柬来到庆功楼共进晚餐时,同样也没有想到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
也许是看不惯这些曾经和自己一起刀头舔血过来的兄弟们,日益的骄奢淫逸,朱元璋特地摆下了一桌的“忆苦饭”。
当看到餐桌上摆满了萝卜、白菜、土豆、茄子的时候,这些早已习惯了山珍海味的文武重臣们都垂头丧气了。
朱元璋当然知道这些人为何愁眉不展了。

他们都已经忘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了,别说不忘初心了,就连这么一点的素菜都已经咽不下去了,于是朱元璋顿起杀心,他又让内侍上了两道菜,而正是这两道菜让刘伯温嗅到了血腥的味道。
少时间,内侍就端上来了一盘红烧兔肉,和一大碗狗肉汤。
早已饥肠辘辘的众将们立刻就笑逐颜开了,正在他们大快朵颐的时候,刘伯温则感受到了丝丝的凉意,他拉了拉身边徐达的衣角说:“我们必死无疑了”。
徐达望着刘伯温不明就里,但多年的经验和对刘伯温的绝对信任也让徐达起了疑心,刘伯温悄声解释道:“所谓兔死狗烹就在眼前”。

这一席话像一击惊雷一样让徐达立刻就明白了,而当他们再望向朱元璋时,却发现他早已不见了踪迹。
刘伯温和徐达见状赶紧起身离开了,当晚这座庆功楼就莫名其妙的着起了大火,而随之付之一炬的还有前来赴宴的众多开国功臣。
这就是《大明英烈传》里记载的“火烧庆功楼”的故事,而刘伯温和徐达因为及早的看出了端倪而幸免遇难。
当然这只存在于野史记载中,正史当中却从未见诸,而刘伯温、徐达虽坊间传闻都是死于非命,但终究不曾被所谓的“洪武四大案”所牵连。

这足以说明此二人的光明磊落和明哲保身,他们也是朱元璋手下硕果仅存的未被杀戮的几位开国元勋。
说朱元璋残杀开国元勋没有错,他的手段确实残酷了些,但仔细看看那些被杀的文臣武将不是桀骜不驯就是自甘堕落,实属咎由自取。
当然作为皇帝的朱元璋也有他的考量,在封建帝王时代他只有通过铲除异己的方式才能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并不是朱元璋的首创,刘邦、赵匡胤等一个又一个的帝王都把这个帝王之术发挥到了极致,方法不同、殊途同归,但这些并不妨碍他们开创千秋功业,历史的功败就留给后人去评判吧。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10

主题

120

回帖

26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66
发表于 2023-4-26 11: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赞][赞][赞][赞][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

电话

喵酱客服:13124888978

下单

微信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

关注

抖音号1

抖音号2

APP

顶部

精拍沪牌
公司沪牌
车务代办
拍牌知识
喵酱同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