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10-30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孩子都上小学以后,我也开始正式开始了家长社交。孩子太小了,每天反馈给我的信息量太少,参考性太差。很多的信息都需要自己网上搜索,却还是远不能给予我太多的帮助,毕竟在她们入学前,我对美国的教育体系一无所知,所谓的“快乐教育”真的是那么快乐吗?在其他家长的指导下,我当过学校活动的志愿者。Book fair/holiday party/teacher thank event/filed day一系列活动中,我看到这些孩子们和老师的愉快互动。哪里都有热心的家长,她们都是PTO组织的领头人,每次的活动都由她们发起、组织并完成。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和老师在学校更好的学习和工作。印象最深的是,疫情前的一次老师周活动,志愿者家长们用捐赠的钱买好食材,在学校门口架烤炉为老师做午餐,经典的美式午餐摆满了几张桌子。午饭时间一到,老师们三三两两地围着桌取餐时对我们不停说“谢谢”,期间没有一个家长会拉着老师问自己 孩子的情况,让我也不好意思问孩子老师。在很多次的活动中,需要不停提醒自己又把中国式教育搬到现下的场景。我作为一个从小到大接受中国教育的家长,没有任何海外教育的背景,很多情况下会本能地将中国的教育与美式教育做比较。具备中国家长的所有特征,其中焦虑是最为核心的。每当看到孩子们一张纸的家庭作业就犯嘀咕,上面的内容如国内幼儿园程度一样,这个国家到底凭什么能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呢?
每年的家长会前紧张加焦虑的情绪更是让我寝食难安。老二学前班,姐姐二年级的家长会是那年11月底,由于要等娃爸下班一起参加,所以安排在了晚上,最晚到8点结束。我们先与老二的老师交谈,学前班的第一阶段对学生成绩是不做评估的,主要是讲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教学内容,年经的老师对老二的评价挺好。轮到家长提问时,我已经急不可待地问起她在学校是否能跟得上老师的进度,因为她是班上最小的孩子,原本我是想让她晚一年上学,但她自己已经等不及要上小学,希望和姐姐在一个学校里上学,脱离幼儿园环境。老师告诉我们说,她在学习上完全没有障碍,甚至说很聪明,能理解各种指令。只是在课堂上有时会走来走去,对学校的规则还需要熟悉。由于之前在幼儿园不社交不说话的经历,我对她在学校的社交方面比较担心,向老师问起她在班里有没有社交困难,老师的回答出乎我意料。老师说,她在班里有朋友,并和她们一起吃午饭、玩耍,并没有发现她有社交障碍。于是,我便向她说起老二在幼儿园的经历,老师说就她的表现来看,同样的事情在学校并没有发生。我才意识到,这位老师应该是让老二感觉到亲切,而语言沟通也没有困难,所以她觉得小学的环境比幼儿园更让她感到安全。老师的话缓解了我部分的焦虑,接着去见姐姐二年级的老师。刚坐稳老师就拿出姐姐的成绩报告,向我们解说第一阶段的评估结果,语言、数学、科学、社会、艺术等等,大部分都是在1与2之间,数学成绩相对其他科目都好,处在1的栏目很多,在老师口中她是个优秀的学生。老师问我们有什么疑问时,我表达了自己对姐姐读写能力的担心,作为一代移民,英文是我们的第二语言,所以在读写方面完全不能给予孩子太多的帮助,写作是需要技巧和词汇的积累。老师说,在二年级阶段,我们并不注重学生写作的技巧,而是在意他们的创意,一个好的Idea比一篇好作文更重要,要保护他们的创作意愿,而不是培训写作的技巧,目前看来姐姐在写作方面并没有落后,让我们不要过于担心。听到老师这般话,我才松了口气,这位老师比较健谈,之后还向我们了解了***的课外活动情况,一一介绍后,她说生活在两种语言环境下的孩子通常都比较聪明,他们需要不断切换不同语言思维,这样很锻练大脑,并鼓励我们在家说中文。还分享了一些她自己的生活经历,老师的风趣缓解了我在家长会前那份深深的焦虑。回到家,见到孩子们还在紧张地看着我们的脸,不禁想笑,我把老师的谈话内容如实告诉她们,两个孩子也由紧张转为开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