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主题
查看: 18451|回复: 0

Stellantis终于找到电动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复制链接]

11

主题

141

回帖

31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11
发表于 2023-11-13 11: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样是“反向合资”,小鹏汽车与零跑汽车得到的市场反应却截然不同。
今年7月份,大众拿7亿美金收购小鹏4.99%的股权后,小鹏的股价一度上涨40%。相比之下,10月26日,Stellantis拿15亿欧元收购零跑汽车20%股权后,零跑的股价却跌了近10%。同样是造车新势力牵手世界汽车巨头,为什么市场反差如此之大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众所代表的德系车不仅在销量上,而且在品牌认知上,都获得了中国消费者充分的认可,小鹏牵手大众,就如同嫁入“豪车俱乐部”。而Stellantis所代表的汽车集团则相反,虽然拥有十四个国际汽车品牌,但在中国除了标致、雪铁龙等还在苦苦支撑之外,其他品牌大多已经败走中国市场,因此零跑与Stellantis的合作,也被网友戏称入赘“失意者俱乐部”。
然而,与“以价换量”、在生死线挣扎的国产汽车相比,Stellantis在赚钱方面不仅不是“失意者联盟”,甚至可以说是妥妥的“胜利者联盟”。2023年上半年,Stellantis卖了332万辆新车,实现了984亿欧元的净营收和109亿欧元的净利润。相比之下,大众卖出437万辆,实现了总营收1563亿欧元,但净利润只有85亿欧元;丰田上半年卖出541万辆,总营收约为1348亿欧元,但归母净利润只有117亿欧元。

对于成立八年、亏损八年的零跑汽车来说,Stellantis这次入股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对Stellantis来说,与零跑合作,也是法系车的战略从抵制中国电动汽车,往拥抱中国电动汽车转变的重要一步。正如Stellantis的CEO唐唯实所说:“中国的电动汽车成本比欧洲汽车低30%以上,与其等着市场被中国车企攻占,不如助力中国车企卖车,站到进攻者一边。”
Stellantis转型的两条死路
唐唯实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的信奉者,因此他对中国市场的态度,也就和法系车在中国市场的成败息息相关。
2014年前后,法系车在中国市场销量逐年攀升。那时,唐唯实绝对是中国的好朋友,他不仅给自己取了富有深意的中文名,而且凡是与中国市场有关的事情都很少缺席,与中国合作商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当时,他刚在Stellantis的前身之一——PSA集团担任CEO,是东风集团及时伸出重要援手,注资8亿欧元帮助唐唯实和他的PSA摆脱破产重组的困境。2015年,PSA与东风合资的神龙汽车年销量超过70万辆,法系车迎来高光时刻,这一年唐唯实至少来中国三趟。

然而在此后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而法系车却节节败退,到2022年国内年销量仅剩12万辆,在Stellantis全球总销量中占比不到1%,形同“鸡肋”。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车快速崛起,不仅抢占国内市场份额,还直接登陆欧洲,直逼Stellantis大本营——欧洲市场。国产汽车在欧洲市场的比例,也由过去的不到0.4%,上升到2023年的8%,按目前的势头到2030年中国汽车在欧洲的占比可能达到30%。
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唐唯实也完全换了一副面孔。在上一次来中国的2019年,对于法系车下滑的原因,唐唯实直接甩锅“PSA产品一流,问题出在营销和管理上”,让中国的合作商非常失望。此后几年,唐唯实从形容中国汽车是“可怕的竞争者”,到号召欧洲车企与中国汽车“战斗”,再到建议“欧盟应该提高对中国车企的关税”,一直走在反对中国电动汽车的第一线。
唐唯实不断抛出“中国威胁论”,其背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Stellantis在电动汽车转型方面步履维艰。唐唯实擅长成本控制,也因此对于非常烧钱的电气化和智能化研发投入非常保守,尤其在看到大众、宝马、奔驰在电动化领域投入不菲却收效甚微后,更加慎重。
也因此,目前Stellantis在欧洲销售的新能源产品,依然是沿用老平台和老品牌的油改电,在纯电市场没有太拿得出手的产品。比如欧洲上半年纯电车销量排名中,Stellantis没有产品上榜,整个法系车卖得最好的Dacia Spring也仅排名第十,甚至不如上汽旗下的名爵(MG4 EV 排名第七)。

而Dacia Spring从研发设计到生产组装,都是由东风和日产的合资公司完成的。这款车的姐妹车型“东风纳米BOX”,国内起售价不到5万元,只有欧洲价格的三分之一。在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下,法系车想要和中国电动汽车竞争可以说是难如登天。
在这种现实面前,唐唯实说,要阻止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扩张,欧洲人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路是像现在这样保持市场开放,那么就要直接与中国车企作战,结果是必须削减产能,并将工厂搬迁到劳动力更便宜的地点,最终导致整个欧洲汽车工业的衰落,和一千三百万汽车工人失业。对唐唯实来说,这是一条死路。
在唐唯实看来,欧洲车企应该走另一条路——欧洲的“再工业化”,即在欧洲内部建立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和生产链,从而能够同中国市场和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链竞争,但是这一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因为中国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要实现欧洲的“再工业化”,就需要欧盟采取和现在不同的贸易政策来争取时间,比如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进口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
今年9月,欧盟突然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包括唐唯实、法国财政部部长、法国欧洲事务部部长等重量级人物都或明或暗表示支持这场调查,鼓励对华电动车征收更高的关税,以保护欧洲汽车工业。
当然,欧盟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大众等德系车及其背后的德国政府则是完全反对这次调查补贴,其理由很简单:离开中国产业链和生态链,想要生产出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使能阻止中国汽车进入欧洲市场,在欧洲之外的市场,欧洲电动汽车也完全没实力同中国电动汽车竞争。
此外,日渐严苛的欧洲环境法规也没给stellantis留下多少时间。欧洲和北美的大部分国家都会在2030~2035年完全禁售燃油车,而且即使在现在,欧洲车企每年销售的新车,也必须有一定比例的零排放汽车,并且比例每年逐步提高,直到100%,否则就要缴纳高昂的罚金或者购买碳排放积分。比如Stellantis另一前身——菲亚特-克莱斯勒,在2019年到2021年间花费了约24亿美元来购买特斯拉的碳排放积分,接近公司净利润的三分之一。
更何况,Stellantis集团自己也发表了更为严苛的电气化目标。2022年,Stellantis发表 “Dare Forward 2030”战略规划中表示,Stellantis计划到2030年在欧洲销售的汽车100%为电动汽车,在北美50%以上为电动化汽车。而要完成这个目标,光靠欧洲的产业链根本不可能。

Dare Forward 2030战略目标
所以,唐唯实所设想的“欧洲再工业化”这一条路,对法系车来说其实也是死路。在闭门造车行不通的情况下,Stellantis就需要第三条路。入股零跑,就是唐唯实找到的第三条路。
入股零跑:Stellantis找到第三条路
10月25日欧盟挥舞起“大棒”,宣布通过抽样方式确定对比亚迪、上汽、吉利三家中国汽车车企开启反补贴调查。然而就在第二天,Stellantis就抛出“萝卜”,宣布入股零跑汽车。
在10月26日的记者会上,时隔四年再次来到中国的唐唯实,又换回谦逊和善的语气说“Stellantis不是欧盟反补贴调查的发起者”“我本人非常不赞同欧盟的反补贴调查”“我们不支持一个分裂的世界,展开反补贴调查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唐唯实的这一转变,与其说是安抚中国市场,不如说是填自己挖的坑——化解欧盟反补贴调查。因为大众投资小鹏是为了合作造车,而Stellantis入股零跑则是为了合作卖车。双方将在Stellantis的总部荷兰成立一家合资公司“零跑国际”,该公司拥有零跑汽车产品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出口、销售和制造的独家权利。而要往欧洲销售中国汽车,就绕不开欧盟的反补贴调查。不过,考虑到德国本来就反对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如今法国也反对的话,那么欧盟的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很有可能迎来转机,最终雷声大雨点小。
此外,从股权结构来看,Stellantis持有“零跑国际”的51%股份,说零跑国际是Stellantis的第十五个品牌也不为过。这样的话,Stellantis不仅可以利用零跑的纯电动汽车缓解欧洲的环境法规压力,还可以“通过零跑汽车的竞争力在中国和其他市场获利”,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当然,唐唯实的这一条路要想走通,还必须克服另一个障碍——美国的法规。从构成上来看,Stellantis是2021年由美国的克莱斯勒和法国的PSA集团合并而成,算半个美国公司。而零跑汽车的大股东“大华股份”,在2019年被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列入所谓的“实体清单”并禁止美国企业与其合作。在欧美对中国电动车警惕性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大华股份可能会成为零跑出海路上的一颗定时炸弹。
所以,此次Stellantis的15亿欧元投资并没有全部打到零跑的账户上,而是把其中4亿欧元给了“大华股份”,将大华持有的9000万股一次性买断,为零跑之后在国际上卖车扫清了障碍。而对大华股份来说,一次性套现30多亿离场,相当于七年半的时间净赚了19亿元,投资收益率超过130%,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同时,唐唯实还力图消解欧洲的舆论压力。正如唐唯实在回答欧洲记者质疑时所说的:“我们不是特洛伊木马,因为我们控制着他们的出口业务。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支持可盈利的销售增长,这让一切变得不同。”Stellantis掌握零跑国际51%的股权,即使承诺着技术和产品上不会干涉零跑汽车,但足以控制零跑的出口业务,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能减缓Stellantis的欧洲市场被中国车企冲击。

在扫清了美国和欧盟的两大障碍之后,零跑国际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就开始对外出口业务,对比之下大众和小鹏合作的汽车要2026年才会上市,可以说唐唯实的这一条路,至少为集团的电动化转型赢得了两年的时间窗口。
Stellantis入股零跑不到一周,10月31日法系车的另一巨头——雷诺汽车CEO访问中国,与东风集团、吉利控股集团、中金公司等中国企业一起探讨两大议题:提升整车研发能力、探索与中国产业生态系统进行连接。
可以说,Stellantis入股零跑,为自己的电动化转型走出了第三条路,既不是抵制汽车电动化的趋势,也不是盲目投资电动化汽车而陷入巨大的债务泥沼,而是借力打力的策略,通过与中国产业生态链合作来盈利。
这条路也许才是Stellantis的电动化转型的正确打开方式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

电话

喵酱客服:13124888978

下单

微信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

关注

抖音号1

抖音号2

APP

顶部

精拍沪牌
公司沪牌
车务代办
拍牌知识
喵酱同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