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还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支持。
2023年11月10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信银行前行长孙德顺受贿案进行公开宣判。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孙德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同时剥夺其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在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后,依法将其判处无期徒刑,并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此外,法院决定追缴孙德顺受贿所得及其孳息,将其上缴国库。
审理过程中,法院查明了孙德顺在2003年至2019年期间,担任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中信银行副行长和行长等职务期间,滥用职权,为企业在获得贷款等事项上提供方便,非法收受财物达9.795亿人民币。
法院认为,孙德顺受贿数额巨大,犯罪情节极为严重,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特别重大的损失。因此,依法判处其死刑。鉴于孙德顺在归案后如实供述罪行、认罪悔罪,并积极退赃,法院决定可不立即执行死刑。根据孙德顺的犯罪事实和情节,法院决定在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后,将其判处无期徒刑,并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孙德顺贪腐的细节早在2020年反腐专题片《零容忍》中曾有披露。孙德顺主政中信银行期间,他主导了房地产贷款的激增,将制造业贷款压制,违背了中央政策。专题片中揭示了他对眼前利益的盲目追求,导致中信银行的贷款结构发生严重变化,房地产贷款增速高达40%多,制造业贷款压降30%多。这种做法违背了中央对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孙德顺在贷款中涉及的房地产企业老板与他的关系紧密,存在着利益交换。通过专业手段,他巧妙地设立了多层次的影子公司,以迂回的方式进行利益输送。孙德顺通过两家投资平台公司,再设立多个项目公司和空壳公司,使得利益输送过程极为复杂,难以查证。
在调查中,孙德顺利用影子公司和金融手段完成利益输送,其专业性和复杂性罕见。然而,调查组从审批异常贷款入手,追溯贷款企业与孙德顺的关系,最终发现了线索。孙德顺的贪腐行为对中信银行产生了长期风险,房地产贷款占比过高,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专题片中还提到了孙德顺在职务上滥用权力,为企业老板批准贷款,得到的回报包括资金注入他控制的平台公司和优质投资项目。这种以贷款为核心的交易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给中信银行带来了潜在危机。
孙德顺的案件反映出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的严重性,也提醒我们要警惕在金融业务中可能存在的腐败风险。在这个过程中,法律的公正裁决是对腐败行为的有力打击,也是对金融秩序的有效维护。希望通过此案的处理,能够加强金融监管,净化金融环境,确保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不被腐败行为所侵蚀。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