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3134|回复: 0

亚洲3国全球顶尖技术:韩国半导体,日本精密机床,中国有什么?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36

回帖

31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13
发表于 2023-11-10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LE
编辑 |笑史云烟
前言

中国在5G通信技术、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占据重要地位。

韩国凭借DRAM、NAND芯片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位居前茅,日本依靠精密机床等制造业优势位居世界第二。亚洲三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各有千秋,共同推动世界科技进步。

而作为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有什么令别的国家望尘莫及的“看家本领”?
中国外交名场面:“乔的笑”
日、韩两国他们突然崛起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经历呢?
日本二战后的迅速崛起摘掉历史枷锁的日本制造业起飞记

二战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但是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逐渐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发展制造业
日本精密机床
美国需要一个强大的经济体来制衡苏联在亚洲的影响力。于是美国给予日本大量的经济援助,支持日本的重工业如汽车、造船、机械等行业恢复和发展。日本善于借力发力,在短短几十年里迅速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日本制造业的突飞猛进得益于其超强的机床实力。机床是制造业的“母机”,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日本的机床技术在二战后得到较快提升,60年代已经位居世界领先地位。日本人对制造业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使其产品质量大大超过其他国家。
日本机床的实力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比如日本可以使用自己的机床为波音787客机制造超大弯曲翼,这在全球也只有日本能做到

日本机床可以打造出微米级的高精度零件,两块表面超精密的金属还会产生吸附效应紧密结合在一起。光刻机等高科技设备也有赖于日本卓越的机床技术,才能制造出质量稳定的高精度光学系统。
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一度赶超美国,被视为超越美国的最有力竞争对手。日本的机床技术优势令其在汽车、芯片、电子等制造业领域屡创佳绩。

为遏制日本的经济腾飞,美国不惜使用金融手段打击日元升值,最终日本经济增速放缓,未能真正领先美国。但日本至今仍保持全球顶尖的机床制造实力。

相比之下,中国机床起步较晚,高端数控机床仍严重依赖进口。在功能部件和精度控制上与日本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中国机床产业也在稳步发展,如果能吸收日本的经验,也必将有更上层楼的一天。

韩国半导体——照亮世界的韩国半导体之光

进入21世纪,全球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这个科技高速增长的年代背景下,韩国凭借自身科技实力,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半导体大国之一。

半导体作为支撑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其产业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的半导体技术向亚洲转移,日本首当其冲成为半导体王国。80年代末,韩国政府也意识到半导体产业的战略价值,大力扶持三星、现代等企业进入半导体领域。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到21世纪韩国已经成长为世界主要的半导体生产和出口大国,对全球半导体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三星电子是韩国半导体的龙头企业和国宝,它凭借领先的工艺技术,在存储芯片DRAM和NAND Flash等领域长期位居世界前列

海力士、现代等企业也在存储芯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制造工艺方面,韩国企业可以独立生产1xnm及以下的最先进工艺芯片,与台积电、三星并称为全球顶尖的三大半导体代工厂
仅三星一家,就为苹果、高通等众多国际客户提供芯片代工服务,这使其成为世界第一大半导体代工企业。

在设备和材料方面,韩国也积极缩小差距。2019年日本对韩出口限制,迫使韩国加快布局半导体设备及材料的自主研发和生产。
政府制定政策大力支持设备和材料产业,目标在2030年将关键装备和材料的自给率提高到50%。业内专家认为,设备和材料是韩国半导体产业的短板,需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但韩国在人才、经验等方面的积累不足,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国和消费国,自然也是韩国半导体最大的出口市场。2000-2021年间,韩国对华半导体出口增长约12倍,占出口总额的40%左右。
这说明中国市场对韩国半导体业发展不可或缺。但是,在美国的压力下,韩国从2020年开始大幅减少对华出口,这使韩国半导体企业损失严重,库存大幅增加,销售明显下滑。韩国意识到过度倚重单一市场的风险,正在调整对华政策,希望重回中国这个巨大市场。

当前,世界正处于半导体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之中。中国正大力发展半导体自主可控,欧美也在积极布局。
作为半导体强国,韩国有望继续发挥技术优势,改进短板,在世界半导体产业中保持重要地位。韩国半导体企业的不懈努力,将继续为人类科技发展做出应有贡献。韩国半导体之光,必将照亮人类科技进步的道路。

三足鼎立,我国靠什么?

我国三大技术支柱:高铁引领基建,芯片驱动产业,航天成就梦想
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铁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迭代更新,如今我国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系统。

我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达到3.8万公里,约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70%。这意味着世界上7条高铁里,就有5条在中国运行。这样高比例的占有率,充分说明了我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

在具体技术指标上,我国高速铁路的最高运行速度可达到350-400公里/小时。随着新一代高铁研制的推进,未来最高运行速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我国高铁的运营安全性也达到了极高水平,主要关键技术和系统均实现自主可控。在复杂环境下的运行调试显示,我国高铁能够适应各种路况,保证行车安全稳定。

在助力经济发展方面,高铁大大降低了我国城市间的旅行时间成本,加快了人员流动速度。高铁沿线城市得以快速融入经济区域,参与产业协作与分工。
此外,高铁建设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高铁产业生态。未来,我国高铁将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助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芯片:助力产业升级转型

在芯片领域,我国也取得长足进步。如今,国产芯片的制程工艺已达到7纳米级别,部分领先企业的工艺水平正向5纳米迈进。
在制程缩小方面,我国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此外,我国还重点布局人工智能芯片、汽车电子芯片等战略方向。比如,在人工智能训练芯片上,我国企业已经实现领先。

我国不仅拥有先进的芯片制造能力,还建立了完整的芯片产业链生态环境。从芯片设计、封装测试到应用方案,我国均取得突破,已经初步形成自立自强的芯片产业体系。
这为我国未来实现关键芯片技术的自主可控奠定基础。芯片的国产化替代将大幅降低相关系统产品的成本,使我国在更多高科技领域实现领先。

航天:开拓人类活动新领域

在航天领域,我国也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我国已成功建成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天文观测等活动。空间站的运营展现了我国强大的空间站建造与运维能力。未来,我国还将在月球及更远的深空开展探索,为人类活动拓展新的领域。

在载人航天方面,我国已完成多次航天员进出空间站交会对接任务。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完全掌握了载人空间飞行的核心技术。
我国的火箭运载能力也达到先进水平。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担了我国绝大多数的发射任务,其高可靠性为我国空间事业提供强大保障。

可以看到,我国在高铁、芯片和航天等重要技术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和进步,在世界技术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也彰显一个大国应有的科技实力。
结语

尽管亚洲三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存在良性竞争,但要实现真正的科技领先,还需加强区域合作。

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的配合。亚洲三国若能在某些核心技术领域达成战略合作,集中区域资源开展联合创新,势必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

电话

喵酱客服:13124888978

下单

微信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

关注

抖音号1

抖音号2

APP

顶部

精拍沪牌
公司沪牌
车务代办
拍牌知识
喵酱同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